一、pKa和pH的基本概念 pKa:分析物(通常是酸或碱)分子解离出一半离子的酸碱常数。pKa越小,酸性越强。 pH:流动相的氢离子浓度,是溶液酸碱性的量度。 二、pH决定分析物电离/分子型比例 当pH = pKa 分子“电离型”(带电)和“分子型”(不带电)的比例约为1:1(即50%电离)。 当pH < pKa (对酸性分析物) 分析物主要为非解离“分子型”。 当pH > pKa (对酸性分析物) 分析物主要为电离“阴离子型”。 对碱性化合物正好相反: pH < pKa:质子化(阳离子型) pH > pKa:非离子(分子型) 三、在反相色谱中的实际意义 1. 分析物的保留与分离 非离子型分析物在反相色谱柱(C18等)上疏水作用大,保留时间长。 带电型分析物极性增强,难吸附色谱柱,保留时间短。 2. 流动相pH值选择思路 一般将pH设置在距离分析物pKa值至少1–2个pH单位以外,使其处于单一(分子型或离子型)形态,确保保留行为稳定、峰型好。 如酸性化合物pKa=5,分析时通常在pH<3或pH>7。 碱性化合物pKa=9,则用pH<7或pH>11(实际pH受色谱柱耐受限,通常2~8之间)。 |
- 上一篇:流动相是色谱方法开发的关键
- 下一篇:色谱柱质量过载与体积过载